close

今年適逢挪威的森林出版二十年,加上村上春樹又入圍本屆諾貝爾文學獎(這是他第二次入圍了,可惜還是沒得獎),讓我憶起與村上春樹相遇相知又相惜(有沒有這麼感人?)的過往,以及村上春樹教會我的東西,也激起我再讀一次挪威的森林的念頭。

雖然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樹最受歡迎的作品(伍佰寫了歌,台北還有以它為名的小店,在歐美也賣得嚇嚇叫),但是我的第一本村上春樹並不是挪威的森林哦,而是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。

不是我愛標新立異顯示與眾不同,實在是因為那時我還是學生(唉,遙遠的青春哪),課外讀物最主要來源是學校圖書館。你知道的,圖書館的書大多只有一本,所以熱門的書常常借不到,總是要排隊排很久才能借到,而挪威的森林正是此類,所以並不是刻意,我的村上初體驗就成了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,接著是國境之南太陽之西、1973年的彈珠玩具、尋羊冒險記、遇見100%的女孩、然後才是挪威的森林。

村上春樹應該不是奇幻文學作家,但是他的作品都很奇妙(我覺得最奇妙的角色非羊男莫屬);他肯定不是愛情小說家,但他最著名的小說卻是描寫愛情的挪威的森林(這應該也是他唯一一本以愛情為主題的小說),也是每個文學愛好者的必讀本,我自己,就不曉得看過幾次了,仔細看、隨便翻著看,起碼有五次以上吧。而關於這些奇妙的、愛情的文字所引發的村上現象,我就不贅述了,我要講的是,它對我的影響。

我是在村上春樹的帶領下認識披頭四及費茲傑羅的大亨小傳(The Great Gatsby)的。為了那首挪威的森林,我買了兩張披頭四的精選輯和一張專輯,按著書裏的曲目,聽了一遍,也去買了大亨小傳,花了一些時間,慢慢讀完。

披頭四很好聽。那年代的音樂,沒有複雜的電子合成樂當背景,就是簡簡單單的鋼琴、吉他、貝斯和鼓聲伴著歌聲,有時再加個鈴鼓,一點也不花俏,都是扎扎實實的聲音,不過我還是不懂畢伯軍曹(Sgt. Pepper'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)的經典何在?我喜歡的,還是那些耳熟能詳的yesterday、let it be、Hey Jude、8 days a week、yellow submarine......之類的靡靡之音,而且每首都能哼上個幾句哦。音樂,還真是不可思議耶,就是那幾個音符排列組合,卻有千萬種不同的變化,就算過了50年,還是能打動聽者的心。

費茲傑羅的大亨小傳,是挪威的森林裏很重要的key,渡邊就是因為大亨小傳而和永澤認識,然後跟著永澤去睡了一堆陌生的女孩子,最後被玲子姐笑著說這樣不行哦。大亨小傳曾被藍燈書屋評為世紀百大小說第二名,它詳實描寫了爵士年代美國上流社會的奢華無度,以及只要勇敢追求就有可能發生的美國夢,雖然它的結局其實有點悲慘。

我是在千禧年八月看完大亨小傳的。數字概念奇爛的我能清楚記得,是因為那年去歐洲玩,一併把這本不太厚的小說帶了去,準備在行程中無聊時打發時間用,然後也很順利的在法國讀完了。是本精采的小說,不過我每次想到大亨小傳時,腦中浮現的不是蓋次璧隔著河眺望黛西家後那盞燈的情景,而是浮現本木雅弘從酷男變骷髗頭的畫面,近期則換成木村拓哉用手指捲頭髮很娘的扭來扭去。

為什麼?因為Gatsby,這是本木雅弘和木村拓哉代言的髮蠟品牌,也是大亨小傳男主角名字及英文書名。這兩個廣告出來後,原本帶著悲劇色彩的Gatsby迅即轉換形象,變成有點惡搞又有點娘娘腔;不曉得此位髮蠟公司老闆是不是大亨小傳甚或村上春樹的愛好者,才會把產品取這種不常見的名字,每每都讓我有噴飯的感覺。

記得幾年前大亨小傳也被拍成迷你影集,公視好像播過,飾演女主角黛西的是蜜拉索維諾(Mira Sorvino),就是和周潤發合演替身殺手(The Replacement Killers)那位。如果沒耐心看小說,看影集也是個不錯的選擇,蜜拉索維諾演的這個版本,還蠻忠於原著的,而且佈景服裝考究,完全有1920年代紙醉金迷那種感覺,致於演員的表現,就不必多嘴了,蜜拉索維諾可是曾獲得奧斯卡提名的演員,不是只有金髮和傻笑的,她詮釋的黛西,我是覺得恰如其分。

雖然挪威的森林並不是村上春樹的自傳性小說,不過讀著讀著,很難令人不覺得這是村上春樹青春回憶的投影。高中時代猝逝的好友、大學時按時做收音機體操的室友突擊隊、因為學運罷課而旅行流浪、和直子偶遇而一起走的那條步道,還有小說中大量的音樂,披頭四、比利喬、巴布狄倫、海灘男孩......,都是60年代代表性的縮影。於是看著看著、聽著聽著,彷彿村上春樹的青春回憶,也變成我的青春回憶了。

其實村上春樹有點像臭豆腐,喜歡的人說他香,不喜歡的人說他臭;普通的村上迷(像我)會按著書裏提到的音樂、小說、步道去聽、去看、去走一遍,高竿的村上迷還能微妙微肖的模仿他獨特的筆法寫作(沒關係喲,渡邊君,那只不過是死噢,你不要介意);至於不喜歡村上的人,我聽過最多的是看不懂他在寫什麼。

嗯,的確,雖然書裏每個字都認識,但組合起來有時真讓人摸不著頭緒哪,就連看過很多村上春樹的我,也會這麼覺得。像發條鳥年代記,我還真搞不懂他到底在寫什麼呢,所以只看了一半,虧我還連買了兩本,結果最後只能讓它在書架上罰站。不過這就是村上春樹的文字魅力所在吧,看似無邊無際又無關緊要的漫談,但懂了後,就會發現在那些看似無心呢喃的文字背後,是對無關緊要的事的敏銳與感傷。

所以我是這麼覺得的:我想村上春樹最終一定會得諾貝爾文學獎,時間問題罷了。而且他還很年輕呢(對文學大師而言啦),產能又還很旺盛,一定會繼續寫出更好的作品來。反正諾貝爾文學獎,本來就是一種和生命比耐力的獎項啊(每次得獎名單出來,好像多是老公公和老婆婆),活得夠長,總有一天能親自上台領獎的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wensbala 的頭像
    wensbala

    單身女子 單人床

    wensba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