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前要辦港簽,翻出舊港簽才發現原來上次入境香港是1998年了,原先我一直以為是97回歸前,那時從空中出入香港還是從啟德機場呢,如果是搭晚班機,降落時大片大片的燈海迎面而來,請原諒我只會用壯觀美麗這四個字來形容,因為沒親身經歷過一回,實在難以體會那種像是要降落在星海裏的感覺。
相隔八年再次踏上香港,其實感覺沒什麼變,維多利亞港內的粼粼波光依舊斂灩,摩天大樓群依舊壯觀。
著名的中國銀行大廈,我都叫它菜刀銀行,因為它真的很像一把菜刀。由下往上仰拍,真的又高又壯觀,玻璃帷幕的牆面反射隔鄰大樓的點點燈火,不過我不太會拍夜景,所以沒能將那種樓中樓的炫麗感拍下。菜刀銀行的設計者就是大名鼎鼎的貝聿銘,貝先生前陣子因為達文西密碼而出了一陣鋒頭,因為小說中的主要場景-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就是貝先生設計的。台灣也有他的作品,東海大學內的小教堂就是(如果我沒記錯的話),據說有許多新人頗喜歡到教堂前取景拍婚紗照。
LIPPO集團的雙子星大樓,也是香港著名的建築地標之一。
匯豐銀行,建築師是誰我忘記了,它最著名的是太空梭般的外型,屋頂突出部份寫著HSBC和銀行MARK那塊,是直升機停機坪。
至於這棟大樓叫什麼我就不知道了,不過它好像是香港目前最高的建築物,在太平山頂往下看時更明顯。
往下一點看,夾在摩天大樓中有棟古色古香的歐式建築,這應該是古蹟,猜猜它做何用途?不是美術館也不是博物館哦!
猜出來了嗎?看得到建築物前那兩根旗桿嗎?右邊這枝旗桿上是不是飄著五星旗啊?沒錯,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使領館,不過現在香港已經回歸,所以可能要叫辦公室之類的吧。照片是在雙層露天巴士上拍的,所以有一角被擋住了,不過真是棟很漂亮的建築,前面還有綠地,如果是在歐美,中午時分應該會有很多上班族帶著三明治來此午餐吧!
人潮洶湧的香港街頭,依舊是各色人種匯聚,白人當然不少,印度人更多,我想應該和印度擁有高素質的軟體人才有關吧!
香港女生也是一樣打扮入時,足蹬高跟鞋搭小巴、坐地鐵,疾行於街頭,我穿平底鞋走得還沒她們快,聽著高跟鞋輕脆的叩叩聲,讓我覺得腳更痛了。
女人街裏的觀光客也是依舊洶湧,金髮碧眼的老外還是對那些充滿中國風情的攤子最感興趣,好像不買把折扇或瓜皮小帽回去就沒有到東方一遊的證據似的。當然跟小販們殺價還是要從對半砍起,然後往下續殺,買起來非常有成就感。
隔條街的花園街又是另一種風光,這裏有香港窄巷常見的塊塊相連到天邊的招牌海,不過這條花園街好像要拆除改建了,所以不少建築前都掛上布條抗議。
舊社區是種集體記憶,拆遷總是令人不捨,不過在香港這個萬象之都,破舊的景象真的是會令人想趕快除之而後快吧!
那麼香港都沒變嗎?當然不可能,都說它是萬象之都了,怎麼可能沒變,只是做為一個行色匆匆的過客,也很難清楚分辨哪裏變、哪裏沒變,只能就我的感覺來說,我覺得有四點感覺最明顯。
首先是空氣,就覺得感覺香港的天空灰濛濛的,但也不是髒,就是看不清吧。這張相片是在太平山頂拍的,近景很清晰,連飯店的游泳池都一清二楚(就在中間偏右的綠樹上方,有沒有看到),但對面的尖沙咀和九龍就是一片矇矓了。這絕對不是相機的問題哦!相機是單眼數位相機,攝影師的技術也是有口皆碑的哦(不素偶啦),就真的是香港的空氣不佳吧。
還有以前隨處可見的魚蛋攤也沒了,其實也不只魚蛋攤,路邊的小販都沒了,結果一直唸著要吃魚蛋的小賤智直到最後一刻都沒能得嚐所願。小賤智,你真的運氣不好,因為你離開後,我們下午就找到一間賣魚蛋的店面,還有香噴噴的烤大腸,不過你也別傷心,因為小玫瑰幫你吃了。
另外這一點是我覺得很可惜的。在香港吃了兩天早茶,卻沒看見推著小推車,車上堆滿熱騰騰蒸籠的大嬸。我記得以前飲茶時,餐廳走道裏會有許多大嬸推著小堆車來回,嘴裏喊著鳯爪燒賣,要不要來一籠?要的話,招個手,大嬸會立即停下送上蒸氣四溢的點心,然後撈起掛在腰間的小印章往桌上的點心單蓋個戳記。現在那張點心單還是在,單上也是有蓋章,但點心是從菜單上點的了,感覺有點落寞,好像點心少了一味。
最後一點是好的,就是現在到香港,說國語很通了。記得98年到香港時,跟在我妹身後當啞吧,真的要問問題時,也只能說英文,最好不要說國語,不然會被瞧不起。不過這趟到香港,到哪裏說國語都會通了,就算聽不太懂,也會努力寫紙條和你溝通,果然,回歸後有差啊!當然,最主要是大陸客的經濟實力不容小覷,這麼說來,我們這些台胞算是沾了大陸客的光囉!
以上相片,感謝X小銘、X小杰和小賤智大力贊助。
- Oct 26 Thu 2006 11:44
變與不變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